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新能源汽车让深圳的天更蓝了
发布时间:2011-08-30 10:31:55

    今年上半年,深圳的恶劣天气仅为30多天。而在2009年,其恶劣天气超过170天。空气质量的改善,受益于深圳市从2008年起开展的"蓝天行动",其中规划公交新能源化、大力推广纯电动公交车是重要内容。

    为实现“科技大运、绿色大运”目标,把本届大运会办成一届科技、开放、绿色、低碳的盛会,深圳在大运会期间共投入3810辆交通车辆,其中新能源汽车2011辆,占总需求的52.8%。2011辆新能源汽车分别由深圳本土汽车生产厂商五洲龙及比亚迪提供,其中五洲龙提供1511辆,占总数的75.1%。这是继北京奥运、大连达沃斯、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后,集中示范新能源汽车数量最多的一次,也使得深圳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商业示范城市。

    大运会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能够顺利开展,与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推动密不可分。2009年,深圳市成立了专门机构,探索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运营模式,并且率先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推广规划,出台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技术标准,同时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2010年6月,深圳入选国内首批向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的城市。深圳市拿出了20亿元专项资金,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

    作为直接参与者,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景新对于深圳市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运行中的作用颇有体会。张景新搞新能源汽车11年,上亿元资产全部砸了进去,历经波折,由于缺乏市场和政策支持,五洲龙曾一度陷入困境。2009年,随着国家和深圳当地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明朗化,他的公司开始走出困境。现在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此次大运会新能源汽车示范,规模大,涉及面广,任务十分重,需要企业、运营公司和政府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现在有些地方表面上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但一到具体问题,部门之间都协调不下来。新能源汽车发展不是一两个企业就能决定的,比如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涉及电网公司,还有规划、土地等部门,我觉得深圳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张景新说。大运会以来,深圳市政府官员、工商、税务、车管所等部门亲自上门,到企业办公,现场给新能源汽车解决牌照、上路等问题,一路开绿灯,大大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投放速度。

    深圳市非常重视配套设施的建设。深圳市有关官员表示,推广新能源汽车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面临很多问题。要把应用环境建设放在首位,特别是充电网络建设要提前、超前完成。为了保障车辆的有效运营,深圳市兴建了与之配套的国内城市中最大规模的智能管理充换电网络。这一智能管理充换电网络由57座充换电站组成,分布在深圳市内全部44个比赛场馆周边,共有850个充电位,覆盖为大运会专设的77条新能源公交专线,设计服务能力为纯电动大客车260辆以上,混合动力大客车1750辆,纯电动中巴车26辆,纯电动出租车300辆,完全能够满足大运会期间多种车型兼容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需求。

    深圳市政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建设基础设施网络过程中,结合深圳市具体情况,以融资租赁方式,实施新能源公共领域车辆购买、营运及维护的整体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的瓶颈。预计到2012年,示范推广任务全面完成后,深圳市每年可节约燃油1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7万吨,经济、环保效益将凸显。

    大运会开幕前期,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到福田交通枢纽中心视察深圳大运会新能源汽车使用情况,亲自体验并乘坐纯电动大客车。实际上,早在此之前,王荣已经进行了暗访,了解大运会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准备工作。王荣指出:“这次深圳大运会投放了这么多的新能源汽车,超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使用的总和,真正做到了全国第一、全球第一,影响力是巨大的。深圳由于投放了这么多的新能源汽车,天空变得更蓝了,水变得更清了,白云变得更多了,每个市民都可以感受到。我们不单在大运会要投放使用好新能源汽车,大运会后更要继续推广使用好,要把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