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连续高增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后。汽车作为大众交通工具,与其相关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消耗、交通事故高发等诸多社会问题接踵而来。
“从今年开始,汽车行业的增速明显放缓,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我们冷静地思考如何构建和谐汽车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说。
■ 汽车不是“害群之马”
如果在十几年前,中国的消费者不会想到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是如此轻松的一件事。城市的规划者、管理者也没有想到汽车在中国的增速会这么快,以至于道路越来越拥堵,停车位越来越不足,机动车对城市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些因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让我们始料不及。
如何协调汽车与社会协调发展?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汽车社会?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现代时尚的生活方式,大家都需要汽车、离不开汽车;另一方面当堵车的时候、很难找到停车位的时候、空气被尾气污染的时候,人们又纷纷把矛头指向汽车。”《中国汽车报》社社长李庆文说,“北京等部分城市相继出台的限购、限行等治堵措施已经证明,现在汽车已经成为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角色,我们的汽车行业正面临这样的局面。”
对此,赵航明确表示,不能把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完全归罪于汽车产业。“汽车不是‘害群之马’。汽车产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推动力。只不过在现阶段,经历了快速增长的中国汽车产业,需要与各方协调发展。我们提出构建汽车社会的理念,就是要解决这些矛盾,使汽车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 汽车社会需要协调发展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卫梵斯表示,在中国,构建可持续交通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首先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包括对汽车排放的控制以及相关支持性的政策和措施;其次,要与国际前沿的最佳实践方案接轨,比如挑选最好的、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促进机动车排放污染的防治。第三,从全系统角度出发,从环境和资源以及企业规划角度制定长期目标。
在赵航看来,汽车社会是汽车普及到一定阶段融入老百姓生产生活后,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关系产生影响,与自然环境、人口协调发展并形成一定行为规范的社会形态。一个和谐的汽车社会是汽车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叠加,既要研究汽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又要研究汽车普及带来的环境、能源、交通、安全等社会问题。
“构建一个真正和谐的汽车社会,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比如,人与汽车的关系、汽车与其他交通工具的关系、汽车与道路的关系、汽车与城市建筑的关系、汽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汽车与相关产业的关系、汽车与就业的关系、汽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这是一个多元化、复杂的课题,需要汽车行业与相关行业、部门的通力合作。”赵航说。
■ 多方合力构建和谐汽车社会
如何构建和谐汽车社会?赵航表示,首先要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管理制度,推动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在个别城市出现的汽车限购、限行等缓堵措施,治标不治本,而且也不是市场经济的调节手段,在缓解交通效果有限的同时还抑制汽车消费。我认为,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认真清理、取消限制汽车购置的不合理规定,同时研究实施停车费、拥堵费、燃油税等经济手段,调节私人汽车出行的可行性。”赵航说。
另外,针对解决降低机动车排放污染的问题,赵航认为,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环保水平,培养大众绿色出行方式,同时加速淘汰高排放车辆、提高车用油品质量等。
“无论是节能减排还是治理交通拥堵,对构建和谐汽车社会都很重要。需要发挥行业、企业、政府、公众等社会各方力量,群策群力、科学运筹共同解决矛盾和问题。”赵航说。
“构建和谐汽车社会,对汽车行业而言,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李庆文说,“在汽车社会里,媒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显著。汽车行业、企业与媒体、大众如何和谐相处,将是构建和谐汽车社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