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天津滨海高新技术开发区主办,中国电科院协办的2011第二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在天津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中国汽车报社副社长李春雷、上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总监凌天军等嘉宾就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于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专家表示,在大力进行技术方面研发的同时,也应注重商业模式建设。
电动汽车产业要“两条腿”走路
近来,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技术路线、电池等话题始终是业界热议的焦点。然而在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终极目标下,与技术研发相比,对于电动汽车商业逻辑研究的重视度明显不足。由此,全民降温,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相对减慢。此次论坛中,商业模式的建设问题备受关注。多位专家表示,电动汽车发展要两条腿走路,对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建设同等重视。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认为,现代电动汽车商业模型是现实问题,是加速实现自主品牌的重要基础工作,各个电动其策划企业一定要把当前工作和长远的商业模型建设工作结合起来。
资深研究学者谢子聪表示,有市场的商业模式才是可行的。“目前单纯重视车辆产品与电池技术特性研究,忽视能源供给与电池实用性研究的现状要改变,要平衡整车产业链与能源供给产业链的研究比例,完善基础设施,让电动汽车真正方便起来,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去买。”
缺乏核心技术是难题
核心技术是心腹之痛。谈到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难题时,中国汽车报社副社长李春雷坦言,核心技术作为一个产业或者企业自主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它的缺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第一难题,而我国目前的核心技术研发现状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此外,电池方面,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此前一度引发争议。此次论坛中,多位嘉宾认为,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各有各的优缺点,各有各的市场需求,不应相提并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表示,铅酸电池适用于低端市场,锂离子电池相对高端,但安全性方面是弱点。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也表示,铅酸电池成本低,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整个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高端化的,也许未来的发展中,锂离子电池也会淘汰,那时候就是第四代电池适用的时代了。
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陈光祖表示,电池的安全缺陷是可以通过其他连接、配套装置的技术改进来克服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核心技术的研发是关键。
商业模式夯实发展基础
商业模式建设,创新至关重要。“商业模型创新,重在建设一个新型的,完善的,动态的电动汽车的产业问题,而不仅仅是示范问题,这围绕着‘三纵、三横、三系统(社会应用工程系统,汽车新能源应用工程系统,电动汽车产品设计、制造信息化应用工程系统)’产业化路线进行。”陈光祖说。
怎样的商业模式才算是成功的?谢子聪认为,一是参与商业化的设备及产品性能要可用、安全,二是参与商业化的企业能保持盈利。此外,要保证电动汽车的价格低于传统汽车,使用的方便性等同于传统汽车,百公里电费优于加油费,这才能被消费者认可,才能推上产业化平台,适宜的商业模式是夯实发展基础的必要条件。
会上,多位专家表示,希望国家在现代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建设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尤其是在中观和宏观层面建立起国家汽车产业的创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