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25日,以“舒适、安全——汽车技术的焦点”为主题的2011汽车 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际会议在重庆举行。这是继“2010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和“ 第22届国际交通医学 会议”后,重庆市在汽车安全领域召开的又一次科技盛会。本次大会是“2011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分项之 一,会议由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重庆市科委、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长安 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委主任钟志华担当大会名誉主席,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院 长任晓常和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朱华荣联合出任大会主席。汽车网作为独家官方合作网络媒体,全程报道本次大会,并对与会领导、专家进行视频、图文直播访谈。
实录:
汽车网 刘成芳:郭院士,请您谈谈对这次国际会议的看法。
郭孔辉:我不知道重庆开这么大规模的汽车国际会议,是不是第一次?我觉得举办这么大规模,在国外请那么多专家,这种会议的组织量是非常大的,不说别的,同声翻译,还有组织多少人吃饭,都可见一斑。国外开会吃饭什么的都是不管的,都是自己管,我们比较热情好客,一般都提供比较好的条件。另外这个主题也是很好,结合中汽院和长安联合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比较深入的开展学术探讨。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工业当中自主开发非常关键,非常密切的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展开一些研究,邀请国外高水平的专家来这里交流,他们的一些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可以向他们学到很多东西。另外增强学术氛围,为开发研究做一些深入的研究机构,没有分享是不行的,需要深入的研究。
汽车网 刘成芳:郭院士,请问NVH性能和安全性能对汽车的重要性体现在那里?
郭孔辉:NVH实际上是比较难的问题,牵涉很多动力学问题。过去学外国引进,引进外国的图纸,引进外国的技术,在深入的NVH方面的研究,企业的差距还是不小。只要坐坐国外的好车,回来坐自己的车肯定感觉到,不但噪声大小问题,而且音质不一样。国外研究音质的,有一点声音不怕,音乐嘛,没有声音就不叫音乐,声音听起来悦耳。既要减少噪音,还不能一点噪声没有,还要很悦耳。这跟汽车的结构都有关系,所以这些设计方法还需要深入的研究,才能理解吃透它。
汽车网 刘成芳:在噪声振动和安全控制领域,咱们跟国外有一些差距,我们怎么追赶国外的企业?我们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做?
郭孔辉:过去汽车企业历史虽然长,在改革开放以前也不需要什么研究,不需要什么改进。因为那个时候汽车都一个样,改革开放后,大量合资建厂,引进技术,很长时期内在技术引进来需要我们去消化,外国人也不需要来消化。所以,很难得到消化技术的机会。像这些比较深入的交流很难有机会,中国的技术很难有机会接收到。所以必须逐渐逐渐自己来做,不依靠外国的技术。
刚才也说了,我们很长时间提了八个字方针,一个是自主、认真、苦练、创新。没有自主的话,技术不可能自主研究的机会,外国人一般合资,不希望中国人学会它,所以这种情况下合资企业很难学会,必须要自主的发展才能培养。第二要认真,不但是制造上,工序要非常认真才能做出高品质的汽车来。动不动超过世界水平,自己不能正视自己的水平,很多地方表现总是评奖,评奖就吹嘘吧,有些奖评得很高,但是实际上没有一个比较认真的,实事求是的,正确的估价自己,没有这种心态科学就上不去。还有苦练,苦练自己的基本功,苦练自己的本领,技术是一个系统性,技术是一个学问,是一个科学,技术是系统性很强。总想短平快是建立不起自己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建立不起核心的技术。另外要创新,创新也得有一个基础,自己肚里没有多少干货也创不了新,必须要有很行的,态度要比较端正的态度。
汽车网 刘成芳:这八个字,自主、认真、苦练和创新,不管是创新和体验都有引导性?常提到弯道超车不可能实现?
郭孔辉:弯道超车在偶然的时候可能,什么时候都要弯道超车,这个说法也是一种浮躁的表现,总想急于求成。实际上电动车跟国外还是有差距的,我们国家零部件有差距,特别是电动车很多都是传统汽车,在它基础上加上电池、电机,电池加起来还不到汽车的一半,其他各个系统悬架系统、传导系统、自动系统,包括车上的控制系统、电动汽车,不管传统汽车还是现在,什么都不干都想去弯道超车,我们都是传统的东西,还是要好好的学习人家,赶上人家。学习人家并不是今天说了一句话就赶超,弯道超车的思路从战略上来讲有时提提可以,不要都是弯道超车。
汽车网 刘成芳:郭院士,您提出来发展低速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比较务实的一条途径,请您谈谈您的具体观点。
郭孔辉:为什么从低端切入,这是从战略考虑。因为目前的水平发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这是一个战略上的。另外一个呢,任何工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市场,我们现在市场稍微低端一点。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国家鼓励高端的车,这样的汽车企业做出来以后卖不出去,人家不要,没有市场。那么香港的低端车需求迫切,现在政府的政策,他想干的事情市场就不要,市场上非常想要的事情,政府就不允许。我觉得这个有悖于“三个代表”的基本思想。市场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需求,我们搞低端市场不用补贴,而高端的,政府补贴那么多,我们还不用补贴,进入一个连续循环,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投入科技不断提高,很快也会生产高端的汽车,这条路是比较高端的发展。
汽车网 刘成芳:论坛的主办方中汽院和长安汽车共建的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应当是产研结合的一种模式,请问产学研模式在汽车研发中,在汽车技术创新中有什么作用?
郭孔辉:产学研应该是很好的发展工业和经济的模式,要做得好的话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研究一个东西直接和企业结合在一起,很容易和市场结合在一起,企业是面向市场的,它是主体。而且企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能够投入。光靠国家投入远远不够的,学校有人才,有思想,有知识,这几个结合起来就能形成很大的合力。但是要看怎么做,过去国家提了很长时间,做得好的并不多,有些浮躁。很高兴看到中汽院和长安开展这样的合作,并且我们已经看到双方的合作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通过本次大会,必将为该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推动我国汽车振动噪声和安全控制水平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汽车网 刘成芳:在研发过程中科研院所占主导地位还是企业占主导地位?
郭孔辉:从总体上来讲企业占主体,投入靠企业,学校没有钱,但是总的来看以企业为主体,但是也不排除某些关键阶段,比如说核心技术是非常起主导作用的,那时候也不需要太多钱,在那种状态下知识是主要的,这时候有可能高校和研究所在这一段是关键的,不要排斥这个东西,这样才能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不要总觉得高校听命于企业,自己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实际上就扼杀了高校和研究机关的积极性。
汽车网 刘成芳:您对重庆汽车企业包括研究机构有什么具体评价?
郭孔辉:中汽院也是我们那里分出来的,很多老同志都认识。但这几年年轻人很多了,有的认不出,可见中汽院发展迅猛,不断地在引进人才。中汽院这些年积极开展共性技术的研发,取得了相当的科研成果,并且中汽院正投资12亿元建设国际一流的汽车技术研发和测试评价基地,打造行业的公共技术平台,相信这会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长安汽车在我们国内越搞越大,从技术的角度,长安技术是很丰富的。在事业开发人员的投入,在开发经费的如设备是相当好的。在国外请回来很多专家,而且在海外做很多开发部门,在海外开发国外用,长安在这方面跟同行业很多企业相比是比较先进的,这两年出来的车子进步也很大,所以继续努力下去长安大有希望。
汽车网 刘成芳:三结合在当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郭孔辉:三结合都是很重要的,不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后,研究单位和学校就不重要了。企业是一种经济实力,产品的制造能力和产品的销售能力和知识的制造能力,设计开发的能力这两个要很好的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发展。实际上汽研院不完全是纯粹搞技术,本身也搞产学研。这样可能优势更大一些,一些高校还不算汽车行业最强的,反正尽可能的结合起来,将以外的高校结合起来,三结合是创新的需要,不但需要经济上的投入,要有人才的资源投入,还有很多高端人才的智慧,所以培养人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没有人才创新跟不上,谈不上赶超,更不要说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