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深圳拟征拥堵费 明确不限购
发布时间:2011-11-01 10:29:21

      中国的“堵城”越来越多,治堵方案开始层出不穷。
      10月9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公示了《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和《关于进一步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将通过经济杠杆引导车辆合理使用等十项策略,确保开放、畅达、可靠、公平、安全、低碳六大交通目标的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与北京有所不同,深圳的此套治堵方案明确提出不会限制购买小汽车。
■  饱受非议的北京方式
      北京已实施近一年的汽车限购令遭到多方质疑。
      “受限购政策影响,北京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同比跌落了一个百分点。经济的稳定增长、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解决不能仅仅局限于限制购车。”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曾公开表示。
      “汽车不是害群之马,不能把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社会问题简单地归罪到汽车产业头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对记者说。
      尽管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表示,限购和限行等治堵政策对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这样的方式民众不怎么买账。今年6月,北京市交通委发起的交通缓堵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2.77%的投票者认为治堵未见明显成效。
      这样一个备受质疑的政策却引来了一些城市的效仿,比如汽车保有量并不太高的贵阳。
      7月,贵阳出台了汽车限购令。贵阳成为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摇号购车的城市后,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明确表态:限购令不符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从来不主张限购”。
      纵使各方“炮轰”汽车限购,但似乎依然阻止不了被拥堵困扰的各地政府效仿北京。
■  深圳的明智之举
      深圳的治堵方案没有像贵阳一样照搬北京的限购令,这让大家松了口气。
      作为全国城市道路车辆密度最高的深圳,2010年新增汽车28.5万辆,道路车辆密度近320辆/公里。预计到2030年,深圳市机动化出行总量将是目前的2.5倍。但深圳不学北京限购,不试图通过抑制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来缓解交通拥堵。
      10月9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公示的《白皮书》中明确规定:“研究适当提高小汽车在拥堵区域的使用成本,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和调控小汽车合理使用。优化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和收费结构,抑制小汽车交通的上班使用。加强公务车停车费用管理,对公务车停车费实行定额管理制度,额度外停车费财政资金不予支付。对特别拥堵的区域或路段,研究交通拥堵收费的可能性。”
      “目前,在个别城市出现的汽车限购、限行等缓堵措施,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的,而且不是市场经济的调节手段,在缓解交通拥堵效果有限的同时出现了抑制汽车消费等负面影响。我认为,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认真清理、取消限行、限制汽车购置等不合理规定,同时研究实施停车费、拥堵费、燃油税等经济手段调节私人汽车出行的可行性。”赵航说。按照这样的思路,显然,与北京的限购令相比,深圳的拟征拥堵费更为合理,更有利于构建和谐汽车社会。
■  “限”不是惟一的办法
      除了治堵方案上深圳的做法比北京更合理外,在特殊时期保障城市交通顺畅的措施方面,深圳也比北京更人性化。
      8月12日~23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召开。很多深圳市民原本以为在大运会期间,为保障比赛期间交通正常运行,深圳将效仿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经验,对机动车采取单双号限行的措施。这样的推断随即在7月中旬大运会召开前被否定。
      7月14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大运会期间深圳市不施行单双号限行政策。同时,为保障大运会期间赛事交通与城市交通正常运行,深圳市政府决定在全市施行“绿色出行,停用少用,给力大运”自愿申报停驶的交通政策,并启动申报活动。
      此项措施出台后,多少让人有些“意外”,甚至有媒体为此专门撰文称:“深圳能够放弃以往虽然备受争议但往往被认为不可替代的限行政策,既令人拍案叫好,又不禁令人生疑。”可以说,深圳市政府作出的这项决定与大部分政府惯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策制定思维模式相比,的确有些“叛逆”了。
      大运会期间不限行,这样人性化的政策反而激发了深圳市民自愿申报停驶的积极性。据了解,在大运会举办期间,深圳市有一半的公务车主动申报了停驶,加上私家车和各企业申报的停驶车辆共计30万辆。
■  北京会是中国的加州吗
      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的确考验着各级政府。
      仅仅一个堵车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城市的通病。除此之外,由汽车衍生出的涉及环保、能源等问题也让各地政府肩上的担子日益加重。如何权衡利弊协调发展,是摆在中国各级政府面前急需化解的难题。
      作为首都,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在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有人说,对其他城市而言,北京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因此北京仿佛成了全国各地的标杆和示范,这里出台的政策越来越多地被各地争相效仿。
      照搬北京的模式能保证为其他城市的治理带来益处吗?北京在城市治理方面出台的政策就一定科学吗?有业内人士说,在中国驶入汽车社会的道路上,北京会成为中国的加州。事实上,北京作为首都有很多特殊因素决定着这座城市与其他城市不同,在城市治理和政策的制定上未必能为其他城市带来正面的示范作用。至少仅仅一个限购治堵政策已经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