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月汽车产销169.50万辆和165.60万辆,环比增长7.95%和8.60%,同比下降3.41%和2.42%。其中:乘用车产销137.41万辆和134.37万辆,环比增长8.90%和10.07%,同比增长0.71%和0.29%。商用车产销32.09万辆和31.23万辆,环比增长4.04%和2.71%,同比下降17.79%和12.59%。
1-11月,汽车产销1672.83万辆和1681.56万辆,同比增长2.00%和2.56%。其中:乘用车产销1312.27万辆和1310.36万辆,同比增长5.39%和5.26%;商用车产销360.56万辆和371.20万辆,同比下降8.68%和5.93%。
从数据上来看,11月中国汽车市场再度出现了销量同比下滑的情况,其中,乘用车市场表现和上年持平,而商用车市场出现了大幅下滑,成为汽车市场负增长的主因。而前11个月累计增速继续下行,产量增速2%已回落至年内新低,销量增速也首次回落至3%以下。
由于连续几个月厂家大力压库和经销商资金紧张的现状,预计12月汽车企业不太可能向经销商继续压库,而2011年12月消费者为了赶三项政策的“末班车”,本身市场基数较高,因此预计2011年12月中国汽车市场出现“翘尾”因素的可能性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对汽车市场销量增长贡献日趋明显。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11月汽车企业出口环比有所回升,同比增长超过50%。1-11月汽车出口比上年同期增加27.49万辆,对同期国产汽车增长贡献度达65.43%,比前10个月增长11个百分点。
因此,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走势几乎已经明朗化了,预计整体市场将维持2%的增幅,而乘用车市场会表现略好些,商用车市场将呈现负增长态势。造成2011年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原因是2008年底及2009年推出的刺激政策导致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在2009年、2010年提前集中释放,而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汽车市场的需求释放速度自然下滑。我们预计,为了保持中国汽车市场的稳定发展,类似金融危机后出台的刺激政策在2012年不太可能出现,因此如果大环境不发生逆转,中国汽车市场在2012年的表现不会优于2011年。
在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想要寻求突破则更加困难。有数据显示,11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环比虽有回升,但同比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11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552.35万辆,同比下降2.3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15%,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28个百分点。1-11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66.5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05%,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1.50个百分点。
在市场环境趋紧的情况下,意味着企业回笼资金的速度放缓。根据国内主流上市车企披露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多数厂商净利润大跳水超50%,部分企业亏损过亿。一些上市公司近日纷纷通过发行债券或抛售股权来向市场套现。12月6日,比亚迪公告称,将其子公司所持有的佛山金辉6%的股权转让,并由此获利7500万元;同一天,长城汽车也发布公告称,鉴于公司发展需要,将回购公司H股股票。公司拟将超募资金7.29亿元及其储蓄产生的利息永久性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用于支付2012年第一季度到期的应付票据;在此之前一天,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了201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称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0亿元5年期中期票据,以补充公司营运资金。
资金链紧张或将蔓延到更多的上市及非上市企业,这与企业前两年投资项目过多,导致短期现金流跟不上有很大关系,这两年并购项目、重组项目较多的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也都发行了债券。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在11月18日发行6亿元的人民币短期融资券;中国重汽8月3日公告称,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17亿元366天短期融资券。在2011年9月15日,福田汽车也发布增发预案,将发行不超过7亿股,募资不超过50亿元资金。
目前业界有预测2012年汽车市场将有10%以上的增长,但是目前我们尚未有看到明确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相反,2012年汽车市场增幅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也不小。而如果汽车市场进一步放缓的话,汽车企业在2012年的日子将更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