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经销商加大了店头促销活动,趁机“抄底”的消费者也开始增多。随着经销商销量的显著增长,整体车市价格也在年底出现缓慢上涨趋势。除一直需等车的热门车型加价幅度进一步提升外,更多热销车型也因为销量增大、厂家供货量减少,出现排队等车现象。今年最后一周,车型优惠幅度不可能继续增大,反而极大可能出现减少,至今还未出手购车的消费者,不妨选择等一等、看一看。
排队等车,也可享受大优惠
受低迷经济环境的影响,今年12月份车市并没有出现往年较为普遍的“涨价潮”,大部分车型仍然保留着较大让利,且提供现车供应。记者上周走访车市发现,经过大半个月的冲量,不少经销商已经完成销量任务,随着订单量的上升,不少热销车型反而出现排队等车现象。
准备购买悦动1.6L自动舒适型的郭先生,近日到北京现代4S店订车,发现悦动的价格不仅上涨了2000元,而且被告知因货源紧张,需等车一个月左右。记者也从市场上了解到,11月份开始,北京现代不少热销车型就出现了短缺现象。例如,10月销量迅速提升的第八代索纳塔,从11月份开始价格回涨了5000元,等车一个月,原因是厂家货源供应跟不上市场的需求。12月,悦动也出现类似情况,货源更为紧张,让利幅度也有小幅上涨,但仍可享受到1万元让利空间。“厂家全年销量目标完成得七七八八了,对经销商的供货量也有所控制。”北京现代某4S店销售负责人解释道。
在年底出现货源短缺的经销商陆续增多。东风日产东泰店,销售黄经理正在为天籁的资源而烦恼。“天籁货源特别短缺,我们现在是零库存了,连展车都卖了一辆!”但与往年货源短缺车型恢复原价的情况不同,天籁目前仍保留着最高3.4万元的巨幅让利。而货源同样紧张的新阳光和轩逸2.0L也保留着之前4000元和11000元的优惠幅度。在奥迪4S店,A4L在12月份的供货量也出现急剧下降,经销商可以让出指导价6%作为促销优惠,但多数车型仍需等车一个半月左右。
排队等车并享受较大让利,这一现象并不多见。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明年车市环境不容乐观,加上过年的影响,任务达成的经销商也不敢对车型轻易涨价,积累一些订单好为明年提前准备。
车价上涨,仍有排队等车
与日、韩车型出现的等车仍可享受大幅优惠的情况不同,南北大众、进口车、豪华车纷纷出现涨价趋势。记者在一汽大众4S店了解到,目前除捷达可以现货供应外,其余车型都需要等待1个月左右,经销商对高尔夫的让利已经全部取消,除了国家节能补贴享受到的3000元外,只可享受到防爆膜、地毯、挡泥板等礼包赠送。新迈腾除了2.0T顶配版有8000元促销外,其余车款优惠幅度缩减到3000元以内。同样,上海大众新帕萨特、途观等车型目前也是“一车难求”,等车时间在1-3个月,新帕萨特之前6000元让利幅度已经全部取消,而途观提车仍然需要加装不少精品。
在斯巴鲁4S店,傲虎资源也日益紧张,傲虎、森林人优惠幅度从之前的1万元减少到3000元礼包。雷克萨斯长悦店则基本卖完了所有库存,现在仍有ES240、RX270、CT200h等车型订单等待交付。
还有不少热销SUV在排队等车时仍然不忘加价提车。奥迪Q5、Q7货源紧张,仍然供不应求。Q5等待周期在1-2个月,目前加价仍有1.5万-2.5万元。宝马经销商则表示,随着10月以后厂家进口车配额减少,宝马X系列的货源供应也更为紧张,X3、X5、X6等车型都需订车半年左右。宝马X系列希望提早提车,加价幅度在6万-8万元,相比之前的5万元加价幅度又有所增大。同样,宝马新5系也仍然供不应求,希望年前提车的消费者至少需加装2万元精品礼包。而奔驰R350、保时捷凯宴等SUV,现车也非常稀少,等车两三个月至半年以上已是惯例,加价幅度也从3万元到10万元不等。
■消费提醒
1.由于厂家销量完成情况不同,年底各品牌车型的让利幅度也有着较大差异。在购车时可以充分比较车型的性价比,对于目前已经提价或需要排队等车的热销车型,消费者反而应该更理性对待。车价始终由供求关系决定,对于涨价的车型,消费者不必跟风买车,等到年后车市淡季时再出手,不失为更好的选择。
2.今年豪华车市场增长很快,多数品牌从第4季度初就放缓了销售节奏,供货量显著下降,导致不少车型出现缺货现象。豪华车通常加价和让利的幅度都令人惊讶,所以建议年前希望提车的消费者“买跌不买涨”。通常加价的车型需要排队等车,很难确定年前是否能够提车。而降价车型通常是现货供应,可以有较充足的货源供消费者选择。
3.随着国家对美国进口车征收“双反”税的消息发布,以豪华车位主流的SUV即将面临涨价的可能。由于目前大多数车型都需要等车数月,建议消费者在商议好购车价格后,在合同上进一步明确,以防明年交车时经销商与消费者在价格上产生冲突。
4.购车优惠今年不会有继续增长的可能,反而明年1月部分车型的优惠幅度可能减少。未购车的消费者也不用着急,可以留更多时间进行选择和比较。车价与车市环境有着较大关联,在车市环境未有明显转好的背景下,车价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反而在车市环境不利的情况下,部分车型可能出现价格继续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