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再次上涨到100美元以上,让世界石油市场再次紧张起来。从国际政治局势分析,石油价格这次上涨将会成就一次单边上升行情,而什么时候下跌,遥远无期。
这是因为,作为世界石油输出主要国家的伊朗,正在处于战争的边缘,一触即发。西方国家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也越演越烈,石油禁运也将开始实施。
美国军方负责人曾经表示,只要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声令下,美国军队马上可以向伊朗开战。与此相配合的是,欧盟在1月4日已经就纠结多日的伊朗石油进口禁运问题达成一致。
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产油国,每天出口大约260万桶原油,其中45万桶出口到欧盟国家。
根据有媒体援引统计资料,2011年首6个月,伊朗每天向中国运送54万桶石油,占中国每日石油进口总量超过一成,而且中国有近50%的石油进口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
目前,伊朗一直宣称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无疑,伊朗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石油进口的最大变数。而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石油有关储备只有1.1亿桶,仅能够维持1个月的用量。所以油价持续上升,对中国经济的打击亦相当深远。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已经不再,低速增长将成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显著特点。
这种新的汽车市场的特点,已经给中国汽车企业,特别是本土汽车企业带来了经营上的压力和困难。
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曾经讲过:汽车下乡品牌出现大面积亏损,有的70%,有的50%。
何止是经销商,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在2011年,基本很少有按照预期目标完成销售任务的,有些企业也仅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一半左右。
现在,国际政治局势日趋紧张,石油价格上涨几成定局,这无疑会使得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遭遇更多困难,如果石油价格增长幅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中国汽车市场增长出现负面增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石油价格的上涨,带来的不仅仅是汽车使用成本的大幅提升,而且,长期的石油价格上涨,将带来整个社会通胀水平提高,居民日常生活支出全面增加。
国际原子能机构一位高级经济学家表示,在未来几年内,由于整个中东局势日益紧张,每桶石油价格可能攀升到150美元。
按照有关机构的测算,在中国整个石油的消费中,汽车拉动石油消费量增长6%左右。更有机构预测,机动车对于燃油的消耗将占到石油总消耗的50%以上。
这说明汽车产业对于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反过来说,石油进口形势一旦出现变动,汽车消费必然遭遇增长上的掣肘。
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汽车市场出现负的增长速度,和2007年、2008年的石油价格飙升有很大关系。
当时的世界原油价格水平一度上升到140美元以上。
石油价格水平的上升,还会造成汽车产业制造成本的大幅提高,不仅仅是因为汽车整车以及配套企业本身就使用大量的石油产品,也是因为持续的石油价格上升,会造成劳动力工资报酬的增加,也会给汽车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
这样,一方面是汽车市场需求不断缩减,甚至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汽车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盈利前景渺茫。
双重的压力,必然会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这需要引起中国汽车企业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