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升级柴油标准的动力并不大?有分析认为,主要是提高环保要求,会对油企成本造成压力。
事实上,中国的石化企业喜欢加工高硫原油,原因便是经济。“中国的原油进口有很多来自中东,硫含量比较高。加工这类原油,在对成品油品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较好的利润。”息旺能源分析师储节旺称。
中石化金陵分公司技术质量处工程师徐保平称,“在国际油价一路攀升的局势下,劣质原油深度加工,较加工常规原油,能够多获得大概每吨100元左右的利润。”
而高硫原油也是国外企业并不太愿意加工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曹祖宾称,“俄罗斯的好油就不卖给我们,而卖给我们的油,是国外不愿意加工、环保上有问题的。”
储节旺称,中国在炼油设备、工艺方面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从国Ⅱ到国Ⅲ,再到国Ⅳ,加工成本都是增加的。美国的炼油技术比我们先进,再者美国加工的原油整体品质也比我们的好,含硫量要低不少。
据统计,到2010年底,中国20%的炼油装置为2007年后新建,47%的炼油装置为2005年后新建。这些新建炼油装置一体化程度高、技术先进。当然,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油企尚有不少老的炼油设备,需要增设加氢装置,进行升级改造。这都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不过,事实上提高环保要求并不一定意味着在经济上不合算。中石油上海的一位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由于上海本地油品执行标准在全国是领先的,其销售价格较一般油品也有一定优势,因此在炼化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其所受影响会相对较小。
这点也得到了储节旺的证实,“如果企业拥有较好的技术能力,那么加工高硫原油,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利润率。因为高品质的成品油在定价上也比较高。不过技术水平差的炼厂就做不到这点了。需要投入像加氢装置等,这是不小的一笔一次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