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将近两年多次修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在2011年最后关头仍未能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批。显然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其中各方利益博弈相持不下,总体发展路线也因此一时难以出台。但或许这也意味着新能源车一直以来的政策驱动模式将暂告一段落,让市场选择或许正悄然成为另一种选择。
而在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机会中,未来最有想象空间的不是生产电动汽车的汽车厂商,而是电动汽车电池的运营商。它的想象空间在于:如果中国土地上跑的所有汽车都换成电动车,三大石油公司的巨额收益将由电池运营商取而代之。
所以,在汽车厂商还在为标准的缺失犹豫不前的时候,看好未来电池运营市场的各大机构已经开始手掷重金,跑马圈地。
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成为全球运行充换电站及充电桩数量最多的国家
已建成充换电站
243座
建成交流充电桩
13283台
在全国30个省会及以上级别的城市,平均每个城市
8个
充电站
440个
充电桩
这是一个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市场,虽然一切还在萌芽状态中,但谁也不甘落后,两大电网公司已跃跃欲试,而三大石油公司也将增加非油业务收入纳入公司战略,意欲借助现有终端网络优势对充换电站建设跃跃欲试。而在这些大央企利益交织的的缝隙中,一些民企电池厂商也看好机会试图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