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发生的几起校车事故,让校车安全这个老问题再次被关注。同样,央视揭露的锦湖轮胎事件,也让轮胎质量受到众人关注。今年年初在各地召开的地方“两会”中,“校车”一词在代表、委员们的议案中被反复提及。在将于3月5日召开的全国“两会”拉开大幕前夕,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了解到他这次的提案中主要关注这两方面内容。
贾康告诉记者,他这次会从两个方面关注汽车行业。一是,校车安全。贾康在提案中指出,我国2011年发生的数起校车事故,牵动人心,万众瞩目。此事密切关联下一代的生命安全、千百万家庭的民生保障,亟需重视。除目前已采取的对各地现有校车加强管理监督等措施外,还应作更全面的考虑,从物、人、路、法四大方面努力强化校车安全。
“ 我国目前一年因发生道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人数(按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统计)超过6万人,约相当于每天坠毁一辆大中型客机引起的死亡规模,防范此类事故风险显然是改善民生的大事之一。据近年网上信息,发生人员死亡的机动车交通事故中,又以高速公路车辆轮胎爆胎引发的居首位,被称之为“第一杀手”。随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正进入“汽车社会”,高速路也越建越多,总里程目前已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汽车开上高速路后的正常运行状态就是时速100公里或以上的高速行驶状态,而一旦发生爆胎,平均约3秒钟后车辆会失控,极易形成剧烈的连环碰撞,造成十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据统计,时速一百公里以上情况下,事故死亡率近乎100%,在一个轮胎爆裂后,跟随的往往是若干条鲜活生命的伤残或断送,一个乃至几个家庭的莫大悲剧。”针对以上情况贾康在提案中提出三点建议,轮胎使用过程中质量监控、强制更换(或强制胎压监测)的明确标准与施行机制亟待设立与落实;关于爆胎发生后驾驶过程中的现行“驾驶规则”,亟待加以合理化;对低质量轮胎生产厂家施加“劣汰”压力的制度建设和司法改进亟待抓紧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