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长安集团整合昌河汽车 长安福特马自达拆分
发布时间:2012-03-21 14:33:25

  整合昌河汽车,希望将昌河铃木合并到长安铃木未能成功
 
  背景:2012年春节,对于江西景德镇昌河汽车公司的员工们来讲过的并不舒心,因为他们刚刚为了自己的生计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罢工运动,此刻正在忐忑中等待公司新的领头人。
 
  此次停工缘起于员工反对其母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把昌河汽车下属的昌河铃木轿车生产资质,转移给即将和长安福特分家的长安马自达合资公司,长安集团期望通过昌河铃木和长安铃木的整合,将昌河铃木合并到长安铃木。但是在此之前,这一转让方案并没有通过昌河汽车职工代表大会表决便直接上报给发改委。在误会、封闭、不透明的公司氛围中,多方利益的暗战也最终让中国长安启动的内部资源重组大戏暂时以悲剧收场。
 
  解读:持续发酵的昌河事件把中国长安集团推到了风口浪尖,因为事件不仅牵涉了长安、昌河、铃木等车企,还牵扯到了重庆、江西以及景德镇等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一时间各方矛盾在媒体的持续曝光中不断被放大,大长安的整合之路变得愈发艰难。而就在两年前,新长安集团才顶着央企跨区域重组的荣光而生,昌河汽车、哈飞汽车作为新成员被纳入其中。
 
  随着多方利益博弈的深入,昌河汽车重新恢复了正常生产。这场因生产资质引发的纷争,也暂时得以平息。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公开承诺,今后将加大对昌河汽车的资金投入和加速新产品投放。昌河汽车独立法人地位维持不变,昌河汽车与铃木的合资合作不变,独立的景德镇总部生产基地——昌铃汽车企业生产资质不变。昌河汽车在随后的干部大会上通过民选出的总经理等一众高层管理团队也获得了长安集团的批准。不过,“积重难返”的昌河汽车要想实现涅槃重生依然任重道远。未来,昌河汽车能否重获铃木汽车的信任、能否保住昌河铃木轿车生产资质,仍是未知数。
 
  这起重组风波,牵动的不仅是当事双方,也牵动着更多有意重组的车企之心。如何顺利地通过重组做大做强,如何真正融为一体,成为考验每一个车企的重要命题。
 
  长安福特马自达拆分为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两家公司,目前正在审批阶段
 
  背景:2011年9月,长安福特马自达总裁马瑞麟接受采访时透露,长安福特马自达重组方案原则上已经获得政府同意,两家公司拆分最快将在今年年底完成,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将分别成立两家公司。按照拆分计划,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司将按照50∶50的对等股比,分别成立长安马自达和长安福特两家合资公司。
 
  在去年的成都车展上,长安马自达总经理柳川昌巳透露,长安马自达的研发中心目前正在筹备,具体的人员配备等正在日本马自达公司内部讨论。据悉,长安马自达研发中心落户南京市江宁区,总投资5亿元。2011年8月26日至8月27日,长安马自达自主品牌首款车型C401项目启动会议在南京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司召开,而在2012年3月工信部最新公布的一期的第234批新车目录中透露出了重要信息,在长安福特马自达合资公司名下,出现了一款注明是“长安牌”的中级轿车,这款将搭载1.6L发动机的中级轿车编号为“CAF7163”,而长安福特马自达还有五款注明是“马自达”牌的新车型出现,编号和出现在合资公司名下的“长安牌”车型,同为“CAF7”系列,至此,长安马自达的合资自主品牌车型已经呼之欲出。
 
  解读:长安汽车、福特和马自达这段“三角恋”在利益均衡上非常纠结。2001年,福特汽车与长安汽车集团成立长安福特合资公司,并于2003年初正式投产。2006年3月,马自达参股长安福特,公司正式更名为“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三方持股比例为长安50%、福特35%、马自达15%。2008年年底,福特汽车出售持有的马自达股权,逐渐失去对马自达的控制权,自此,马自达方面便已经产生了将长安福特马自达拆分,建立新合资公司长安马自达的想法,但由于受到中国政府颁布的新的合资公司必须上马合资自主品牌的限制才没有继续。
 
  日前,长安马自达自主品牌车型项目的正式启动,此前制约长安福特马自达拆分的两大硬性规定自主品牌和研发中心都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只剩下生产资质了,按照大长安原来的蓝图规划,长安集团本意愿是要把昌河铃木的轿车生产资质转移给长安马自达,但因昌河汽车风波这一计划被迫搁浅,因此,该拆分案还需最终等待各方的协调以及有关部门的最终审批。
 
  业内人士预计,马自达在得到中国政府批准后,会提高对南京工厂的出资比例,以便于今后能够灵活、自主判断工厂的新车型导入及增产事宜。由于整体合资规格显著高于仅仅在销售层面的合资(指一汽马自达),未来马自达中国的战略将有很大可能向长安马自达偏斜,目前透露出的信息已经透露出一些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