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伊始,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下称“《目录》”)让自主品牌如沐春风,业界纷纷称“自主品牌发展的春天到来”。但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公车消费占国内汽车消费的比重不足1/10,本次公车选用自主品牌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垂范作用”,对品牌市场份额推进并不会有明显提升。
业界分析称,就算已入围公车目录,对自主品牌来讲最需要提升的依旧是——实力,包括产品、技术、售后服务等,只有具备上述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合资品牌已占领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企业”
毋庸置疑,本次《目录》的公布对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但机会不等于销量,更不等于利润。即便是这样送上门来的机遇,那也是给“有准备的企业”。
本次公车采购目录共包含奇瑞、上汽荣威、比亚迪以及吉利等共计412个汽车品牌,全部为自主品牌,并且都是1.8升以下、售价18万元以内的轿车。在国内,有少数自主品牌车型符合上述“双18”要求,例如上汽乘用车公司的荣威和MG两大品牌旗下的部分车型。
【记者观察】
在相关实施细则中,规定申报公车采购目录的汽车企业必须“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这样的条件,似乎决定了在公车采购市场的“自主”博弈中,只有像上汽、吉利等“愿投入、肯坚持”的企业才能真正笑到最后。
虽然公车费用每年均以千亿元计,但公车消费毕竟仅占市场份额1/10左右,在入围公务车采购目录后,自主品牌应该让这一星星之火尽快呈燎原之势,让更多的央企、国企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都参与到采购自主品牌汽车的队伍中来,形成选购自主品牌的主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