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1年交强险保费收入983.42亿元,这是一个拥有千亿元蛋糕的市场。4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一款由原来的“中资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修改为“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删去了此前的“中资”限制,这意味着国内近千亿元的交强险市场正式对外开放。对于外资公司来说,经营交强险业务是提升其在中国财产险份额、获取车险利润的希望。由于交强险一直未放开,目前进入中国境内的20家外资财险公司只有不到一半的险企经营了商业车险业务,安联财险、利宝互助、三井住友、三星、现代财险等外资公司都是采取与中资财险公司合作的方式开展车险业务,因此规模有限。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公司的车险承保业务大多未见利润。据悉,2012年多个外资险企都在筹备车险项目部。但根据我国保险业相关规定,这些公司的车险项目需要经过保监会批准方能运营,考虑到它们需要完成人员培训、制度设计以及各种车险数据平台的搭建等一系列工作,这些公司估计要8月份以后才能正式加入这一场“千亿元蛋糕”抢夺战。中国车险行业目前并没有完全市场化,里面的利益错综复杂,所以外资公司很难“玩得转”。此外,消费者对车险服务的便利度要求很高,中资公司在网络分布上占据了主动权,而外资公司受经验、成本等因素影响难以在短期内大规模拓网,这是国内大鳄们自信心的一大来源。虽然公司的业务短期不会被分流,但是人才却一定会有所流失。外资险企肯定会通过从本土保险公司“撬墙脚”的办法快速增强本身的竞争力,短期内两大阵营仍有“短兵相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