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力帆汽车发布公告称,欲将发行资金规模不超过20亿的公司债。力帆汽车表示,该公司债规模不高于发行前公司最近一期净资产的40%,可一次或分期发行,但期限不超过7年。值得注意的是,力帆并非是唯一一家宣布发行公司债的自主品牌企业。
2011年下半年开始,就有吉利、长安、华晨、广汽、中国重汽等车企相继完成了发债融资计划。其中,2011年吉利汽车分别发行“11横店债”和“11吉利债”,总计募集资金达22亿元;长安汽车的公告称,已实现发行公司债,共募集资金35亿元。2011年底,华晨集团也发布了相关的公司债计划,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0亿元5年期债券,以补充公司营运资金。2012年刚实现整体上市的广汽集团曾在2011年11月18日发行了6亿元的人民币短期融资券;中国重汽2011年也发行了17亿元一年期的短期融资券。
据了解,奇瑞董事长尹同耀表示,企业债主要是为了降低财务费用,企业债的成本比贷款成本要低一些;另外企业债可以改变贷款结构,形成一个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的合理组合。于此同时,政府在发行公司债方面的政策较为宽松。2011年,为促进债券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证监会大力简化了公司债审核程序,大幅提高公司债审核效率,也大大缩减发债的时间和降低发债成本。
此外,汽车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在银行和证券市场融资受阻,也使得企业债频频出现。力帆表示,预计近几年内,我国受通货膨胀压力,政府仍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因此银行授信规模仍会持续控制,因此在综合考虑之下,力帆汽车选择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以中长期债务替代使用期限较短的银行贷款,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
虽然汽车企业发行企业债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结合目前自主品牌车企的市场表现来看,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自主品牌车企的资金链问题。根据中汽协最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51.99万辆,环比下降13.9%,同比增长5.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8%,占有率比上月下降2.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1-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213.70万辆,同比下降5.2%,而同期乘用车总体呈现正增长。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3%,占有率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在轿车市场的表现就更不乐观了,4月,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4.47万辆,环比下降5.5%,同比增长3.7%,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5%,市场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1-4月,自主品牌轿车销售95.65万辆,同比下降10.7%,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7%,占有率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来看,自主品牌车企的表现是明显弱于整体市场走势的,这也意味着自主品牌车企通过销售实现资金回流的速度不可能和以前一样快。此前我们曾经在产品中提到,市场下行趋势短期内不可能出现逆转;原材料、劳动等成本上涨因素也无法消除;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可能短期内取消研发或者产能扩张等投入,因此出现资金链紧绷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我们在产品中提到过,2012年汽车市场的增量空间将极大被挤压,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新增需求更多的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换购上,这并非自主品牌的主力“战场”。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自主品牌想要通过渠道布局或者更多的新车型来扩展市场变得不可能了,而收缩战线,减少资源的消耗,尽量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以熬过目前的不利局势,或许是自主品牌车企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