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日元升值等因素使得日本零部件产业空心化程度加重
发布时间:2012-10-18 12:22:16

    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对82家主要零部件企业收入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82家企业2011年的总纯利润为5079亿日元,同比骤降22.5%。该协会分析称,利润严重下滑,一是因为日元升值、电价上升等导致零部件企业成本增加,而是因为汽车生产商要求降成本的压力太大。日本很多零部件企业和汽车生产商是多对一关系,即很多零部件企业长期以来专为某一汽车生产商提供零部件。例如日本销售额排前10的零部件企业中,有8个在丰田旗下,这些企业严重依赖丰田,在享受丰田稳定而优厚的订单的同时,也被绑定到丰田的风险中。一旦丰田减产或降低国内零部件需求,则这些企业也要跟着减产,利润下降,严重者更有破产的风险。由于日元升值,汽车生产商为了控制成本,维持一定规模的国内生产,不断从海外采购低价的零部件。日本财务省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进口量为324万吨,刷新了1998年以来历年上半年的最高纪录。2012年上半年,日本国内汽车生产量为525万辆,与2008年同期的606万辆相比下降了13%,但零部件的进口量却比2008年增加了3%。日产曾告知国内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会将零部件海外采购率从2011年的30%以下,提高到40-60%。日产从2012年6月开始发售V350Caravan,该车在日本九州地区生产,但其40%的零部件是从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进口。采取同样做法的绝非日产一家,马自达决定将国内工厂的海外零部件采购率从当前的20%提高到2014年的30%。三菱将今后投入市场新车型的零部件海外采购率设定为30%。不仅如此,为了减少日元升值的压力,汽车生产商逐步将生产转移至海外。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日系生产商的海外产量为89万辆,之后逐年升高,到2011年已经达到1338万辆。丰田6月宣布,从2013年5月开始,将原本在日本生产的雅力士转移到法国生产,并计划将汉兰达移至美国生产。近年来,丰田在泰国、中国、英国、美国、印度、印尼等国陆续建厂,而在2011年大地震造成日本国内零部件供应不足,影响了海外工厂的生产。之后,丰田逐步提高海外工厂的当地采购率,进一步降低了日本国内零部件的需求量。来自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日本国内汽车生产量超过了1100万辆,2011年则下降至840万辆。有业内人士指出,日本制造业整体有1/5已经移至海外,电器、机械领域超过30%,汽车领域超过一半。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为坚持国内生产的企业提供补贴,削减汽车重量税等,但效果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