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413.12万辆和1409.23万辆,较2011年同期仅微涨4.98%和3.37%。市场增量空间大幅缩小的同时,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到达了一个高峰。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三季度庞大集团、国机汽车、特力A、申华控股、亚夏汽车五家上市经销商合计存货达246.86亿元,较期初增长107.9亿元,增幅高达77.73%。而受高库存积压占用资金影响,5家上市经销商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合计约达14.35亿元,较2011年同期激增1.45倍。从上述上市经销商的财报来看,市场增量空间缩减以及快速扩张这两点是经销商存货高企、财务费用激增的直接原因。
在市场增量空间锐减这方面,以报告期内存货增幅最大的国机汽车为例,其三季度末存货达122.93亿元,较期初的19.94亿元暴增5.16倍。据称,国机汽车进口车批发业务的客户主要为大众、克莱斯勒、通用、福特、捷豹路虎等。年初跨国厂商普遍对中国市场预期过高,激进的销量目标加上宏观经济低迷,需求增速放缓,使行业库存明显升高。以公司最大客户进口大众为例,2012年销量目标11万,4月下调至10万,仍较2011年的5.3万增长88.7%。库存激增背后,国机汽车现金流亦受到明显遏制。三季报中,公司货币资金下降58%,应付账款增加375%,短期借款增加46%。
而在网络扩张方面,庞大集团或许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截止到2012上半年,该公司下属分、子公司总数较上年末增加107家、经营网点较上年末增加113家。在大规模网点的铺设下,庞大售后服务业务收入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达22.94亿元,同比增长31.71%。但售后服务业务收入基数较小,对总体收入规模影响有限,而规模扩张产生的期间费用激增则导致营业利润被吞噬,三季度,庞大集团营业成本仅为119.78亿元,较2011年同期的124.67亿元尚减少3.92%,但当期期间费用却高达17.94亿元,同比增长63.98%,致使公司单季亏损逾5亿元。为补充现金流,庞大集团已经在4月、8月的股东大会上通过再融资方案,同意公司拟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16亿元的中期票据和不超过25亿元的短期融资券。
费用和存货的增加,影响到了经销商的资金情况。德勤公司9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汽车经销商面临的风险显著上升。6月份的资产负债比率已接近85%的警戒水平,相比2011年12月的80%明显上升。
而导致经销商出现目前经营状况,除了上述两个直接的原因外,汽车经销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值得深思。目前,国内汽车经销商的大部分利润来自于新车销售,这样的结构很容易受到市场的波动。一旦市场销售停滞,经销商便出现资金周转的问题,而融资体系的脆弱让经销商的生存状况更加不堪。此外,经销商自身经营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的不足也是一方面原因。由于相对汽车厂商而言,经销商处于弱势的地位,经销商对自己的命运往往不能由自己掌握,因此对于他们而言,短期利益往往比长期的投资收益更有诱惑力,从过往的经销商破产或跑路案例来看,如北京众义达,浙江众城、中汽,山东华达集团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经销商投资人把汽车销售的利润投入到其他可能快速盈利的行业中,而这些行业他们可能并不熟悉。2011年广东南海经销商跑路的原因据称就是因房地产市场遭遇调整,从汽车销售挪用到地产的资金无法及时收回,导致资金链断裂。
目前,国内汽车经销商90%左右营业收入来自于新车销售,60%左右营业利润也依赖于新车的销售。而成熟市场经销商的收入来自新车销售的比例仅为55%。其他为二手车销售、配件及售后服务。经销商之所以依赖新车销售,与其他业务的发展缓慢有关。目前国内的二手车市场由于交易信息的不对称,而且缺乏规范秩序,使得这一市场成为了柠檬市场。二手车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旧车认证、置换、拍卖、收购和销售体制。同时,完善的个人信用体制也不可或缺。目前,我国二手车的年销量仅占新车销量的20%-30%左右,而成熟市场的代表美国一年的二手车销量可达到新车的3倍。二手车市场潜力巨大,但何时可能出现良性发展却难以预测。
综上所述,短期内汽车经销商的盈利模式不会发生转折性变化。此前我们曾多次提示过,汽车销售网络的不稳定,最终将对整个汽车产业带来不利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风险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