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余音未断。虽然各大车企在车展上纷纷发布新产品及下一步战略计划,但今年车市环境堪称近几年最复杂的,7月广州的限购政策出台,北上广一线城市对汽车全面实施销售限制,已经使车企压力不小,而紧随其后的中日主权纷争,让日系品牌份额直线下滑,至此今年仅剩下一个月的时间完成销售额。
比起车企的焦虑,作为产业链终端的经销商们更是苦不堪言。业内业外都对汽车行业进入转型期达成共识,在销量逐步回归理性的过程中,车企通过发展新能源车型,及更为关注汽车后市场,逐渐提升售后服务来接受市场的考验,经销商的职能也将慢慢从前端销售转为更完善贴心的售后服务上来。
压在经销商肩上的库存压力在市场放缓的作用更为明显,在利好政策退出,限购政策补上的大环境下,销量放缓成为常态,而与此同时,受欧债影响,欧洲车市也一片惨淡,进口车为清库而转移到中国市场,导致进口车库存提升,价格也直线下压,因此,高库存是本土车商和进口车商同时面对的压力。库存压力让经销商资金吃紧,甚至出现退网现象。
在近日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的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公布了今年的经销商满意度调查情况,据称,今年的满意度指数仅有67.6%,调查显示平均库存超过1.5个月的经销商经销店超过85%,绝大多数经销商都面临高库存的问题。近半数经销商平均库存超过2.5个月。进口品牌亏损面超过50%,自主品牌大概40%,合资品牌大概是35%,汽车经销行业生存环境严峻。
经销商行业洗牌已经开始,兼并重组在所难免。商务部公布的《关于促进汽车流通业“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到2015 年培育30 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0 亿元的区域性汽车流通企业,3~5家超1000亿元的大型汽车流通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二手车交易量超过1000 万辆,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实现年均增长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