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在北京发布《2013中国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据报告显示,我国汽车行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还处于初始阶段,无论从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参与程度等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都存在差距。而另一方面,国内众车企也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积极开展工作并进行有益探索与尝试。2010年以来,汽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普及程度显著提高,由过去只有整车制造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逐步向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制造企业延伸,由外企、央企向民营企业延伸。
据悉,“企业社会责任”一词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在上世纪50年代得到了众多企业的响应,同时内涵逐渐发展,现在几乎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或其他机构在追求经济效益、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还须承担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担负着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物质和精神产品、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任。同时,企业来源于社会,植根于社会,经营发展与社会密切相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汽车产销量世界排名第一,汽车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汽车在能源、环保、安全和道路交通等方面带来的新问题成为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焦点。因此,企业通过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加快问题的解决,推动汽车社会发展,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近年我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认为,汽车制造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为14.6分,总体处于旁观阶段,在14个行业中排第12名;清华-罗德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研究指出,公众对汽车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评价不高。
据调研,我国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部分企业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不健全;三、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不可持续;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五、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不规范。
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记者表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潜力和能量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他指出,目前企业存在的缺陷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目前许多社会责任活动远远与企业的内在需求发展相脱节,与企业的使命和发展战略相结合的较少;第二,许多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的参与相脱节;第三,许多企业与产品的服务链没有结合起来。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拉动经济增长、贡献税收、带动就业、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在产品质量、倡导绿色节能、交通安全、公益慈善、传播先进汽车文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那么,该如何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王振耀建议,最重要的应该理念转型,不要把企业社会责任当成包袱,要把它当成企业内在发展的基本要素;其次,要与产品的服务密切结合;再次,企业的社会责任一定要注意展现企业家与公司的使命。
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晨记者表示,此次报告为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公开发布的第一份汽车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今后,将会以一年为周期定期发布。据此次报告的研究结论,未来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有几大关键点:一是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二是加快科技创新以提高传统能源效率,减少排放,三是加强科学用车常识的普及以改变用车理念,四是积极开展公益事业,五是从构建汽车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汽车文化科技创新,拓展大众汽车文化消费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汽车文化产业格局等层面加快发展汽车文化。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综合性任务,并不是一个报告一次发布会就能解决的,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杨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