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汽车出口48.6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0.6%,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汽车出口首次出现下滑。我们在产品中曾经指出,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合资自主品牌不断涌出,自主品牌拓展海外市场是消化产能的办法之一。
但是随着技术壁垒的增多、人民币升值等问题,自主品牌海外市场的拓展之路颇为艰辛。不仅如此,合资品牌也开始抢夺海外市场蛋糕,并且步伐迅速。2013年1-6月,赛欧出口销量为37607辆,同比增长18%。这一数字,约占我国汽车上半年总出口量48.68万辆的8%,在乘用车29.43万辆出口量中的比重接近13%。在合资品牌中,通用中国及上海通用在出口业务方面走到了前列。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苏瑞博在2012年底履新时就表示,出口是他们完成2015年500万辆在华生产目标的三大举措之一。他希望2013年将通用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出口量提高至13万辆,未来争取实现30万辆的出口规模.
神龙汽车、华晨宝马、东风日产等合资企业,频频以在华生产的产品试水出口。2012年,神龙汽车整车出口达到3528辆。2011年12月,华晨宝马5系长轴距车型首次出口中东地区。据介绍,2013年,郑州日产提出新的海外行动计划——“海外精耕1.0行动”,即从“0”开始,实现全年出口一万辆汽车,跨越万辆大关。2013年上半年,郑州日产海外出口量达到5100余辆,同比增长24.5%,全年任务完成过半。
国内汽车市场进入微增长时代,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是合资企业积极出海、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动力。为实现出口,合资企业也在陆续扫清挡在中外双方之间的“协议障碍”。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早期合资的汽车企业,在合资合作协议中对出口是有严格限制的,大部分执行的政策是“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只能在中国市场销售”。不过,从目前看,这一限制性条款,也在让位于海外市场的需求。
与此同时,为扩大市场份额,合资企业在产能上也为出口预留了一定的空间。尤其是近几年,合资企业新工厂的建设步入高峰期,产能已经超过此前业内人士预测的峰值,消化富余产能,合资企业显然要走出口这步棋。
力帆实业(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聚会表示,从现阶段看,合资企业的出口量还比较小,主要以老旧车型为主,与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还没有实现正面冲突。但事实上,目前出口的合资车至少在车型与目标市场上,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有很强的争锋意味。从车型上看,上海通用出口主力车型是小车赛欧,上汽通用五菱集中在微客上,在国内市场也算得上畅销车型。
从目标市场上来看,据上海通用出口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上半年,赛欧出口量排名前五的市场分别为:印度、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阿尔及利亚。而在2013年,又新增了乌拉圭、巴拉圭两个出口市场。除印度外,上述市场都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在技术壁垒方面,依托外方的合资伙伴,合资企业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也要比自主品牌轻松一些。
综合上述因素可见,合资品牌对海外市场并不是漫不经心的,相反或将成为自主品牌的强力对手。实际上,目前对于自主品牌车企而言颇为尴尬:在国内市场上,据中汽协数据显示,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37.5%,已经下滑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并且下滑趋势没有好转迹象;在海外市场,本来就步履维艰还将面临合资品牌“出海抢蛋糕”。此前我们曾反复提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应该回归至“产品”和“服务”,目前也可以看到一些自主品牌企业选择收缩回归,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空间的缩减,是否所有自主品牌都可以熬到“春暖花开”的那天,就很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