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维修组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上海大众发动机厂徐小平所在维修组,荣获 2006 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4 月 26 日 上午,徐小平与上海市其他 5 名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动员大会》,并在会上领回金灿灿的奖牌。在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徐小平作为 10 位全国劳模代表之一作了发言,受到参加会议的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孙春兰的肯定。 4 月 30 日 ,上海市举行“五一劳动奖状(奖章)颁奖暨百万职工建功立业主题活动”仪式,徐小平代表上海市百万职工宣读了主题活动倡议书。
徐小平设备维修班组是上海大众发动机厂连杆车间的维修主力军,是一个用知识来打造的团队,一个以创新、和谐为目标的集体。该班组目前有维修人员 25 名,其中高级工 11 名,青年技师三名。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法师”,还是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都有着共同目标:突破常规,大胆创新,为生产线保驾护航。
“没有创新欲望的维修工不是一个成功的维修工。”这是维修工长徐小平一直说的话。
2005 年,连杆车间引进了第三条生产线,用来加工 EA113 连杆。考虑到成本的投入,车间领导准备对线上四台老设备进行自主改造,使之物尽其用。维修班组接到这个任务后,都感到压力很大,因为上海大众改造进口设备都是靠外国专家完成的。他们能否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这时徐小平鼓励大家,“只要大家同心协力,没有办不成的事!”
那是一段充实而忙碌的日子,每一个技术改进项目、每一个合理化建议,徐小平都和班组成员一起仔细研究、畅所欲言。技术改造图纸被翻烂了,配件工艺图被反复修改。当时正值夏季,在现场干活汗就顺着衣服流下来,连鞋里都是汗水。就这样,维修班组成员每天一起品尝着改造过程中的甜酸苦辣。通过对四台设备输送导轨加装定位喷嘴、运行程序优化以及上下料架的重新定位排向等各种复杂工艺,这四部设备终于能够加工 EA113 连杆了。这一技改项目为企业节约改造费用近 500 万元。
扩充知识空间的过程叫学习,两个人知识空间的碰撞叫交流,更多人知识空间的融合叫团队精神。徐小平维修组是上海大众第一个引入市场机制,运用 3M 体系( Marketing Machine Management )进行管理的班组;是上海大众第一个把哲学理论运用于维修工作,并将维修实践经验与现代科技管理提升总结出“六大工作法”的班组;是上海大众第一个不依赖外国专家敢自主改造洋设备的班组。四年来,维修班组在不断成长,自主改造、优化进口设备高达 30 多个项目,其中激光技术的突破、德国数控加工中心的改制、外文操作面板的汉化都是全公司的首创项目;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业务技能为企业节约资金约 4000 多万元。
面对荣誉,班组成员说的如此朴实:金奖银奖抵不上生产一线员工的褒奖。只有在技能上敢于创新、勇于面对世界;在精神上不怕困难、不惧挫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生产线创造最大的效益,才能对得起企业对我们的培养。
另讯, 4 月 29 日 ,“徐小平维修技术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发动机厂举行。这是适应公司调整转型,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员工技能,增强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新举措。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何向东出席了会议,他强调,成立维修技术服务中心有利于提升制造系统的工作水平,在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制造能力。整合制造系统维修技术的力量,也是公司造车育人的新途径,它打破部门局限,发挥技术骨干的经验,优势互补,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研究,立项攻关促进工作。
今后,更多的员工将加入到维修技术服务中心、加入到徐小平维修班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这必将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